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驱动重点产业提质增效
- 发布日期:2025-03-21 15:30
- 浏览次数:
科研项目是探索未知、攻克难题的前沿阵地,近年来,我盟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和产业发展难题,大力组织实施科研项目,加速成果转化应用,近5年,我盟各类创新主体已牵头完成各级财政资金支持科研项目111项,转化应用80项、转化率达72.1%,一批行业领先的科技成果在我盟“落地开花”,为产业发展赋能增效。
强化现代化工领域科技供给
以实施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项目为主要着力点,现代化工领域科研成果为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技术动力。中盐内蒙古化工钠业有限公司“电解生产金属锂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对现有金属钠生产线进行改造升级,最大限度利用现有设备和产能,建设金属锂生产线,电解生产金属锂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实现销售收入近9000万元。额济纳旗圆通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金银多金属矿选矿试验研究”项目的成功实施,填补了真空热分解(皮江法)脱砷、硫技术在国内黄金矿山领域工业化应用的空白,建立了“浮选+真空热分解+全泥氰化”金银多金属矿选矿工艺装置,该技术创造综合产值近7000万元。内蒙古圣氏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巯基丙酸连续化合成工艺开发及产业化”项目,以硫脲和丙烯酸为原料连续流生产高纯度巯基丙酸生产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在提高生产效率、原材料利用率、废液回收率的同时,巯基丙酸销售收入连续2年破千万,实现了产品收益率和资源综合利用率的双提升。
强化特色产业领域科技赋能
基础研究项目打牢地基、技术攻关项目立柱架梁、成果转化项目添砖加瓦,肉苁蓉、骆驼领域科研成果为特色产业发展注入生生不息活力。内蒙古曼德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阿拉善道地药材肉苁蓉标准化产业链建设的关键技术与标准”“基于新食品原料肉苁蓉的系列产品开发成果转移转化”项目的实施,制定了肉苁蓉生产加工技术规程10项、保健食品生产全过程生产规范1套,建立了肉苁蓉示范基地15000亩,苁蓉酒、肉苁蓉枸杞原浆等5款产品成功走向市场,实现销售收入超1500万元。内蒙古中哈骆驼研究院“高产奶骆驼胚胎移植技术应用研究”取得实质性突破,世界首例低温保存骆驼胚胎移植获得成功,实现了国内高产奶驼技术应用的革新,已在相关企业转化应用,证实了低温保存骆驼胚胎移植妊娠率高于冷冻保存骆驼胚胎移植妊娠率;“骆驼脂乳化妆品深度研究与产业化示范”项目,挖掘出驼乳、驼脂作为化妆品原料的价值,成功研发出新型化妆品,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首次把驼乳驼脂增补录入《国家已使用化妆品原料目录》,“宝驼高”“戈壁驼驼”2个品牌的面霜、乳液等28款驼乳驼脂系列化妆品全面打开线上线下销路,销售额近千万。
强化社会发展领域科技支撑
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项目厚植土壤,生态环境保护、现代农牧业等领域科研成果助力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民生福祉。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基于荒漠化防治与可持续生计的阿拉善沙产业开发模式和示范”项目,建立荒漠化防治和沙产业开发模式示范基地,搭建了自然植被和人工梭梭林微生态野外观测平台、环境监测平台,持续性开展荒漠化防治技术培训与技术示范、荒漠化状况及环境状况变化监测与评估,在阿拉善盟及周边地区推广种植沙米、沙漠羊肚菌近8000亩。内蒙古蒙草阿拉善荒漠生态修复有限公司“阿拉善高原乡土植物种质资源保护研究”“乌兰布和荒漠区经济植物培育与生产推广”项目,建成阿拉善乡土植物种质资源展示馆、活体植物展示区、植物种质资源库,培育荒漠区经济植物种苗14个品种130余万株,建立了集科学研究、试验示范、技术推广、生态监测等功能为一体的荒漠植物生态种植及生态监测的科普示范基地。阿拉善盟畜牧研究所“阿拉善蒙古牛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项目制定的团体标准《地理标志产品 阿拉善蒙古牛》《阿拉善蒙古牛肉品质评价》,在阿拉善盟豪绒综合专业合作社联合总社、阿拉善左旗绿森种牛场、阿拉善左旗漠圣斋肉品加工有限公司等盟内8家合作社、企业推广使用,并向周边农牧民普及推广,为农牧民增收致富和特色农畜产品加工提供科技助力。
近年来,我盟着眼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集聚科技成果转化要素,推动科研成果从理论走向实践,从“书架”走向“货架”,截至目前,全盟共有技术转移服务机构2家、技术经纪人253人、企业科技特派员127人,“蒙科聚”创新驱动平台召开专场成果发布会3场、发布成果13项、登记科技成果156项,通过项目、人才、平台全链条协同发力,衔接起了创新链与产业链“最后一公里”,为阿拉善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